南山自好不归去,落魄赋诗天一涯。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天涯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南山自好不归去,落魄赋诗天一涯。

病里逢春只合愁,晴明欲去更迟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但风格上模拟了其常见的忧郁与漂泊之感。)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坎坷,但其诗歌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多用象征、比兴等手法,风格秾丽婉约,独具特色。

译文

南山风景虽好,但我却不愿归去,只因落魄流离,只能在这天涯海角赋诗抒怀,在病中遇到春天本应欢喜,但心中满是忧愁,天气晴朗明媚想要外出却又迟迟不肯离去。

释义

“南山自好不归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向往,但同时又因个人境遇的落魄而无法享受这份宁静。“落魄赋诗天一涯”则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生活困顿,但仍以诗歌为伴,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抱负。“病里逢春只合愁”描绘了诗人在病中面对春天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生命活力的渴望,也有对现状无奈的哀愁。“晴明欲去更迟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矛盾心理,即便外界环境美好,内心却难以释怀,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天涯漂泊、病中逢春的情境,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苦闷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南山”与“天一涯”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其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而“病里逢春”与“晴明欲去更迟留”的描写,则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李商隐的诗歌往往以含蓄、深邃著称,此诗也不例外,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若将其置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解读,可以想象,这或许是他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困境,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李商隐也不例外,他一生漂泊不定,仕途坎坷,心中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这首诗虽为虚构,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商隐及其同时代文人的普遍心境与命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