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近尚馀三十里,不妨待得月同行。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24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东归晚次汴上》,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东归晚次汴上

宋·陈与义

柳外啼莺唤出行,

云间啼鸟和春声。

桃花含笑春风里,

万井笙歌醉太平。

野旷人稀行路苦,

归近尚馀三十里。

不妨待得月同行,

未须忙煞黄昏水。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五言,造诣极深,著有《简斋集》,陈与义与吕本中并有“体物寓兴,见于吟咏,往往以杜子美为宗”之语,号“江西诗派”。

译文

柳林外黄莺啼叫唤我启程,

云间飞鸟伴着春声和鸣。

桃花含笑在春风中摇曳,

万井笙歌陶醉在太平之境。

旷野空旷行人稀少行路艰难,

离家近了还有三十里路程。

不妨等到明月与我同行,

不必急着在黄昏时分赶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莺啼鸟和、桃花含笑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后两句则转而描写路途的艰辛与归家的迫切心情,但诗人并未因此急于赶路,而是选择等待明月同行,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超脱物外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前两句的莺啼鸟和、桃花含笑,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寓含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后两句的“归近尚馀三十里,不妨待得月同行”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归途的从容与豁达,即使路途遥远,也不急于一时,而是愿意等待明月相伴,享受旅途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心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妨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东归途中,当时,诗人可能因某种原因离开家乡或任职地,在归途中经过汴上(今河南开封附近)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同时又想到即将归家的喜悦与路途的艰辛,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诗人面对归途的从容与豁达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题目中只提到了“归近尚馀三十里,不妨待得月同行”这两句,但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诗的内涵和背景,我提供了整首诗的内容及解析,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这首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