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索句茅檐静,孤坐焚香书屋深。全诗是什么?

小编20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清代:查慎行

徐行索句茅檐静,孤坐焚香书屋深。

风送秋声来户外,月移花影上窗心。

闲中得趣真堪乐,老去无求更自吟。

莫道此中天地小,壶中日月胜瑶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查慎行(1650年-1727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好学,家学渊源深厚,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查慎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怀,是清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缓缓行走于茅檐之下,寻找诗句的灵感,书屋深处,我独自静坐,焚香静心,秋风轻轻吹过,带来阵阵秋声,月光移动,花影映上了窗棂,在这闲暇之中,我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年老之后,别无所求,只愿自在吟诗,不要说这里天地狭小,壶中的日月时光,胜过仙境瑶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联“徐行索句茅檐静,孤坐焚香书屋深”展现了诗人漫步于茅檐之下,寻找诗句的灵感,以及在书屋中独自焚香静坐的情景,颔联“风送秋声来户外,月移花影上窗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静谧与美好,颈联“闲中得趣真堪乐,老去无求更自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与享受,以及年老之后对名利的淡泊,尾联“莫道此中天地小,壶中日月胜瑶林”则以比喻的方式,强调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自在,即使外界认为这里天地狭小,但在诗人心中,这里却胜过仙境瑶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茅檐、书屋、秋风、花影等自然景物与自己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闲适的意境,诗人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闲适的山居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山居生活,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