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朝代:清代
作者: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苍穹。
长堤老柳和烟暝,深巷寒灯照雨空。
婺女牵牛皆粤分,郁林合浦属交州。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幽。
作者简介
谭敬昭,清代文学家、诗人,生平具体年份不详,活跃于清初文坛,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谭敬昭虽不如一些大文豪名声显赫,但其诗作在清代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江面上青山连绵,山外晚霞映红天际,远处的帆船如同点点星辰点缀在广阔的天空中,长长的堤岸上,老柳树与暮色中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显得朦胧而深邃;深巷里,寒灯在雨后的夜空中闪烁,照亮了空旷的街道,婺女星与牵牛星都属于广东的天区,而郁林、合浦则隶属于交州之地,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光下松风阵阵、小径幽深的宁静生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晚望粤秀峰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青山、红霞、远帆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壮丽而宁静的江景图;中间两句则转而描写近景,老柳、烟暝、寒灯、雨空,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后两句则引入了天文地理的意象,婺女、牵牛、郁林、合浦,既展现了诗人广博的知识,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诗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如“江上青山山外红”与“深巷寒灯照雨空”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柔美,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起伏与变化,而“婺女牵牛皆粤分,郁林合浦属交州”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学识,也隐含了诗人对家乡、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谭敬昭与友人一同晚望粤秀峰之时,粤秀峰,即今广州的越秀山,是广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眼前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作为一位有学问的文人,诗人也借天文地理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与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