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暮云真作江东去,不复沅湘诵楚骚。
(注:“暮云真作江东去,不复沅湘诵楚骚”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珪明确记载的某一首完整诗作中,可能是后人根据王珪的风格或其他资料拼凑或化用的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假设的“金陵怀古”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曾任宰相,王珪的文章典雅,诗风清丽,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怀念故乡,探访古迹,往事悠悠无尽,独自登上金陵城楼,满目皆是萧瑟的秋景,群山环绕着旧时的都城,城墙依然屹立;潮水拍打着空旷的城池,又寂寞地退回,那轮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明月,夜深人静时,还悄悄地照过女墙来,傍晚的云彩真的随着江水向东流去,我再也不能在沅湘之畔吟诵楚国的骚体诗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今南京)的秋景和古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前六句通过“怀乡访古”、“江城满目秋”、“山围故国”、“潮打空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后两句“暮云真作江东去,不复沅湘诵楚骚”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金陵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诗中“暮云真作江东去”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哀愁,而“不复沅湘诵楚骚”则借用了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楚国文化(也代表了一种高洁、不屈的精神)的怀念和对自己无法再像屈原那样吟咏楚骚的遗憾。
创作背景
假设这首诗是王珪在金陵任职或游历期间所作,当时,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繁荣稳定,但内部矛盾已经逐渐显现,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王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在游览金陵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时,他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和屈原等先贤的悲壮事迹,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忧思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