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得芳馨无所遗,寄怀空诵碧云诗。全诗是什么?

春秋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远人

唐·韦庄

折得芳馨无所遗,寄怀空诵碧云诗。

海天凭尺难相问,风月寄琴谁共知。

一棹寒波别浦晚,半轮秋色远山时。

君看鸿雁南飞去,何日能回塞北枝。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折下芬芳的花枝却无人可赠,只能空怀思念吟诵着关于碧云的诗篇,隔着遥远的海天,即使拿着尺子也难以量计彼此的距离,更难以互通音信;寄托在风月中的琴声,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我的心意呢?在寒冷的河水上划着一叶小舟,在傍晚时分离开那分别的渡口,远望秋色中的半轮明月和朦胧的远山,你看那鸿雁正向着南方飞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北方的枝头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传递情感的无奈,首联“折得芳馨无所遗,寄怀空诵碧云诗”直接点出诗人折花欲寄却无人可送的遗憾,只能通过吟诵诗歌来寄托情怀,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距离之远和沟通之难,颈联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渲染了离愁别绪,尾联则以鸿雁南飞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盼和未知归期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折花、吟诗、寄琴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海天、风月、寒波、秋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鸿雁南飞的比喻,含蓄地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晚唐时期,因战乱或仕途不顺等原因与友人分离后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变得异常困难,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会对远方的友人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韦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他善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这首《寄远人》便应运而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