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庄
不臻屈子南征地,宁识秦人避世仙。
岩壁几千重秀色,松枝数十里寒烟。
幽居得似栖真境,清景何妨学谪仙。
幸有琴书堪作伴,何须爵禄更牵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不去屈原曾经流放过的南方之地,又怎会知晓那秦人避世的仙境呢?岩壁层层叠叠,展现出几千重的秀丽景色,松枝绵延数十里,笼罩在寒烟之中,在这幽静的山居中,仿佛置身于真正的仙境,清幽的景色让人不禁想要效仿谪仙李白,幸好有琴书为伴,又何必被官场的爵禄所牵绊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山居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名利的淡泊,首联以屈原和秦人避世的典故,引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山居的清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的心境;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琴书为伴、淡泊名利的态度。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居的清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名利的淡泊,首联以屈原和秦人避世的典故开篇,既点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的清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以琴书为伴,淡泊名利,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对官场的腐败和名利的虚无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晚年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清幽宁静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名利的淡泊,通过描绘山居的清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韦庄展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