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五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

(注:“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并非直接出自《归园田居》系列的任何一篇,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作为该系列意境的延伸与想象,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及《归园田居》系列的整体风格进行。)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整合意境翻译,因原句非直接出自某篇,故结合《归园田居》系列意境)

心中怅然若失,独自策杖而归,行走在曲折的灌木丛中,山涧的水清澈见底,正好可以洗去我脚上的尘埃,过滤掉新酿的美酒,用一只鸡招来邻近的友人共饮,太阳落山后,室内变得昏暗,便用荆条当柴火点亮了烛火,欢乐的时光总是觉得夜晚太短,转眼间又到了天明,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们啊,他们又怎会知道,在这田园之中,我正悠然自得,远离尘嚣。

释义

此句(指融入的“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泊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看着那些官员们纷纷登台拜相,而自己却选择留在田园,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对比“诸公上台省”的繁华与“陶令在田园”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纷扰的厌倦,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早年虽有仕途之志,但因不满官场黑暗,多次辞官归隐,他的《归园田居》系列诗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虽然“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并非直接出自某一篇《归园田居》,但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与《归园田居》系列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