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吾生讵老五斗米,此地终期三径开。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长久地离开山川田野到城里做官,我已经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闲来无事就带着子侄辈去逛一逛山林原野,拨开丛生的草木,走过荒废的村落,在坟墓和田野间来回徘徊,依稀记得这里曾是人们的住所;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我向前面的砍柴人打听:这里原来的居民都到哪里去了呢?砍柴人对我诉说:他们都死了,已无一个存留。“三十年过去,朝市变面貌”,此语真是不虚传,活人有生必有死,早终晚死又何憾,人的生命譬如朝露那样易于消失,最终都将归于虚无,死何足惧?何必像道家那样去服药求仙呢?我还是归隐山林吧,毕竟对隐居生活我一直很向往。
吾生讵老五斗米,此地终期三径开。
我岂能为了微薄的官俸而屈身事人呢?我早已打算归隐田园,开垦三径之地(指隐居的地方)以终老了。
释义
“吾生讵老五斗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为了微薄的俸禄(五斗米)而屈身事人的不屑与反感,显示了他高洁的志趣。“此地终期三径开”则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希望能在田园中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诗以追述开始,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辞官归隐时的生活情景,表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人通过对田园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世事沧桑、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决心。“吾生讵老五斗米,此地终期三径开”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志,展现了他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中年以后,他不断拒绝出仕,厌恶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虚伪,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自己归隐田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