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阁闲望
宋·文天祥
江天快阁相萦带,曳履明朝不命车。
水国春寒花未发,山城日暮雨初收。
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带溪声入座幽。
却忆故园今夜月,照人何处倚阑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朝代:南宋末年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次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退至临安,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坚决反对议和,被元军扣留,后于五坡岭兵败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译文
江水和天空与快阁相互环绕,明天早晨我将穿着拖鞋,不再乘坐马车出行,在这水边的国度里,春天来得较晚,花儿还未绽放,而山城在傍晚时分,雨刚刚停歇,四周的山色透过窗户显得格外秀丽,一条溪水的声音传入室内,带来幽静之感,我却思念起故乡的月亮,它正照耀着哪里,让人倚靠在栏杆上凝望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江阁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淡的乡愁。
赏析
本诗以“江天快阁相萦带”开篇,既描绘了江天与快阁的和谐共生,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曳履明朝不命车”一句,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中间两联通过对春寒、雨收、山色、溪声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尾联则笔锋一转,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远方的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眷恋,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仕途不顺、被贬谪期间,面对政治上的挫折和人生中的困境,诗人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通过闲居江阁、观赏自然美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诗人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