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大仰山
宋·释绍嵩
冒雨来看大仰山,不惟泉石意相关。
白云深处僧归寺,红叶秋时客到关。
野老村居无俗客,樵夫路遇有清谈。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暮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游历广泛,善于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与寺庙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家禅理的深刻体悟。
译文
冒着雨我来到大仰山,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泉水山石让我心生欢喜,白云缭绕的深处,僧人归返寺庙;红叶满山的秋季,旅人到达关隘,山野中的老人居住在无俗客打扰的村落,樵夫在路上相遇也能有清雅的交谈,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傍晚的烟雾缭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冒雨游览大仰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冒雨来看”、“泉石意相关”等词句,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心灵归宿的决心;而“白云深处僧归寺”、“红叶秋时客到关”等句,则描绘了大仰山的幽静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佛家禅理的独到理解,诗中“冒雨来看”四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决心,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为全诗定下了清苦而坚定的基调,而“不惟泉石意相关”一句,则点明了诗人游山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欣赏山水之美,更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后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游山的所见所感,白云深处的寺庙、红叶满山的秋景、无俗客打扰的村落、路上相遇的清谈樵夫,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世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游历广泛,经常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大仰山作为一处风景秀丽、佛教氛围浓厚的名山,很可能吸引了他的注意,在冒雨游览大仰山的过程中,诗人被这里的山水之美和宁静氛围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逃避和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