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髭不摘老可憎,迹虽未然心已僧。的释义

小编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陆游

霜髭不摘老可憎,迹虽未然心已僧。

梦回松风忽萧瑟,坐久竹影自参差。

林泉深处无拘束,水石闲边得纵横。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欹倾。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胡须因霜白而不愿摘去,显得老态可憎;虽然身体还未完全脱离尘世,但内心已如僧人般清净无欲,梦中醒来,听到松风萧瑟作响,久坐之后,看到竹影参差不齐,在林泉深处生活没有拘束,在水石之旁得以自由纵横,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人间的万事总是充满了倾斜与不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山居生活中的心境与感悟,首联通过“霜髭不摘老可憎”表达了自己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自嘲,迹虽未然心已僧”则透露出他内心已超脱尘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僧侣般的宁静与淡泊,颔联与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松风萧瑟、竹影参差,以及林泉深处的无拘无束、水石闲边的自由纵横,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尾联则以“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欹倾”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对人间世事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霜髭不摘老可憎”一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但紧接着的“迹虽未然心已僧”则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形象更加鲜明,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极为生动,如“松风萧瑟”、“竹影参差”等,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尾联的“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欹倾”则是对山居生活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对人间世事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坎坷,晚年他选择退隐山林,过上了闲适自在的山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纷扰的深刻洞察与淡然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阶层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