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行别山
唐·李群玉
别时黄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
野径人稀行客远,寒林叶尽暮烟重。
孤云寂寂飘无定,归鸟依依恋旧丛。
回首故山何处是,心随明月到江东。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文宗时期,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湘之间,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及抒发个人情怀,是唐代诗坛上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唐诗》中,传世诗作约有三百余首。
译文
离别时,黄叶飘落,我向山风询问归期;晨光初现,清霜覆盖,哑钟在远处响起,荒野的小路上行人稀少,远行的客人渐行渐远;寒冷的树林里叶子落尽,傍晚的烟雾越发浓重,孤独的云朵寂寞地飘荡,没有固定的归宿;归巢的鸟儿依依不舍地眷恋着旧日的枝头,回首望去,故乡的山峦在何处?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向了江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离别故乡山林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黄落”与“哑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野径人稀、寒林叶尽,更加深了离别的哀愁;颈联以孤云和归鸟自喻,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思念故乡的情感;尾联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秋日离别的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黄叶、山风、清霜、哑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孤云与归鸟的对比,既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漂泊,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游历四方、即将离开故乡山林之际,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游历四方的经历,他们通过游历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同时也借此机会抒发个人情怀、寄托人生理想,李群玉在游历过程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于是写下了这首《秋行别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墨客对故乡、对自然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