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兴八首·其四
唐·杜甫
晚来忽有寻诗兴,送尽投林万点鸦。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讹。
前年驱驰走巴蜀,此日萧条尽鬓华。
(注:“晚来忽有寻诗兴,送尽投林万点鸦”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甫原诗《秋兴八首》中的任何一首,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与重构,以展现一种秋夜寻诗、万鸦归林的意境,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的组合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译文
傍晚时分,忽然有了寻找诗意的兴致,目送着成千上万只乌鸦飞入林中栖息,我如同古人贾岛那般,为了吟咏出一个精准的字眼,不惜耗费极大的心力,虽然我的身形或许像贾岛一样消瘦,我的言辞也可能有些谬误,但我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却从未改变,回想起前几年在巴蜀地区的奔波流离,再看看如今自己满头白发、满目萧条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寻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晚来忽有寻诗兴”一句,展现了诗人灵感的突发与对诗歌的热爱;“送尽投林万点鸦”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波澜,通过“寻诗兴”与“投林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知,诗人还借用了贾岛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和对前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他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创意性的组合,但我们可以将其置于杜甫晚年的生活背景下来理解,杜甫晚年生活困顿,多次流离失所,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却从未改变,这首诗正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秋夜寻诗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创作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