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海棠经雨尽,尚余芍药殿春开。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暮游小园

宋·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可恨海棠经雨尽,尚余芍药殿春开。

年年春事关心事,又是春愁上眉梢。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淇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淇,字元章,号竹窗,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自然的诗人。

译文

自从梅花凋谢后,海棠花又披上了新红妆,当荼蘼花开到尽头时,春天的花事也就告一段落了,天棘的丝丝藤蔓已经爬出了莓墙,最让人遗憾的是,海棠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已经全部凋零,只有芍药还在春天的尾声中绽放,每年春天的这些景象,总是让我心生愁绪,春愁又悄悄爬上了我的眉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花开花落的景象,从梅花到海棠,再到荼蘼和芍药,展现了春天由盛到衰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愁绪。

赏析

“可恨海棠经雨尽,尚余芍药殿春开”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可恨”二字表达了对海棠花凋零的遗憾和惋惜,而“尚余芍药殿春开”则又带来了一丝希望,展现了芍药在春天尾声中的坚韧和美丽,这种对比和转折,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游览小园时所作,面对春天的花开花落,诗人不禁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春天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善于观察自然、善于抒发情感的诗歌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