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南亭
唐·韦应物
青山一径连南郭,绿水双桥映北川。
横塘日暮行人少,遍倚阑干看孤烟。
指似殿楼知有寺,经行陂泊见多田。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青山间有一条小路通往城南,绿水环绕着两座桥倒映在北川之上,傍晚时分,横塘边行人稀少,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远处升起的孤烟,手指向那隐约可见的殿楼,便知附近定有寺庙;漫步在池塘边,随处可见广阔的农田,闲静的门扉朝向山路,深邃的柳荫掩映着读书堂,白日里,清幽的树荫映照下来,清辉洒满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南亭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以及由此引发的宁静淡泊的心境,诗中通过青山、绿水、横塘、孤烟、殿楼、农田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入微,情感表达上含蓄深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青山一径连南郭,绿水双桥映北川”以青山绿水开篇,奠定了全诗清新自然的基调,颔联“横塘日暮行人少,遍倚阑干看孤烟”则通过日暮时分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颈联“指似殿楼知有寺,经行陂泊见多田”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尾联则通过“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历山水、体验田园生活时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仕途失意,转而寄情山水,追求隐逸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追求自然、崇尚隐逸的文学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