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君诗耻作阆仙瘦,颇厌飘零其故何”,我推断这首诗为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其十五》,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清代: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君诗耻作阆仙瘦,颇厌飘零其故何。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君。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中。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学政洪亮吉所赏识,与洪亮吉、孙星衍、杨伦、王昙、王芑孙、马履泰、丁履恒等并称“毗陵七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县学生,三十三年(1768年)母亲去世,遂不复应举,家境每况愈下,乾隆四十年(1775年)为谋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赴京赶考,考官为秦瀛,未取,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于山西运城,诗作传世约二千首,风格多样,才华横溢,尤工于七言律绝。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部分)
你的诗作耻于像贾岛那样清瘦(阆仙即贾岛),为何又如此厌倦漂泊不定呢?
释义
“君诗耻作阆仙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作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诗作不应像贾岛那样过于清瘦(即过于简洁、含蓄),而应更加丰满、有韵味。“颇厌飘零其故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厌倦漂泊生活的疑问和关切。
赏析
这两句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又流露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切,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引人深思,这两句诗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绮怀十六首》是黄景仁的一组爱情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和怀念,这组诗创作于诗人漂泊四方、生活困顿的时期,因此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君诗耻作阆仙瘦,颇厌飘零其故何”这两句诗,可能是诗人在与友人交流时,对友人诗作和生活状态的感慨和关切,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深深思考。
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其十五》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爱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爱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君诗耻作阆仙瘦,颇厌飘零其故何”这两句诗更是情感真挚、引人深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