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
唐·韦应物
去岁附书并附诗,自吴适粤至何时。
海天凭尺难相问,风月寄琴空自知。
云树苍苍烟霭霭,江山迢迢路迢迢。
思君此夜应无寐,月照孤舟听水谣。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去年我给你寄去了书信和诗作,你从吴地前往粤地不知何时能到达,隔着茫茫海天难以互通音信,只能借风月寄情于琴声自我慰藉,云树苍茫,烟雾缭绕,江山遥远,道路漫长,在这夜晚我思念着你,想必你也难以入眠,月光照耀着孤舟,我们各自听着水波轻吟的歌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联提及去年寄书寄诗之事,引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颔联通过“海天凭尺”和“风月寄琴”的意象,表达了难以直接通讯的无奈和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情感的愿望;颈联描绘了云树、江山等自然景象,烘托出空间的广阔与距离的遥远;尾联则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想象对方也在同样的夜晚难以入眠。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和颔联的对比,既展现了通讯的困难,又体现了情感的深厚,颈联的景物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与忧虑,尾联则以想象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当时,他或许因公务繁忙或个人原因与友人分离,无法直接通讯,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从贵族子弟到地方官员的转变,他的诗歌也往往蕴含着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