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河涨
宋·梅尧臣
河涨西来失旧堤,
滔滔日夜势难羁。
众作沛然虽莫御,
要云万折必东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前期诗坛领袖之一。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出身于宣城梅氏,自幼聪敏好学,早年曾屡试不第,后得欧阳修赏识,以文学知名于世,他的诗作风格平实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影响深远,除诗歌外,梅尧臣还擅长散文、辞赋等多种文体,是宋代文学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译文
河水从西方汹涌而来,冲垮了旧有的河堤,
日夜奔腾不息,其势难以遏制。
众人虽感河水浩荡难以阻挡,
但坚信它无论经历多少曲折,终将流向东方。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河水涨势的汹涌澎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首句“河涨西来失旧堤”直接描绘了河水泛滥的场景,次句“滔滔日夜势难羁”进一步强调了河水的不可阻挡之势,后两句则转而议论,指出尽管河水浩荡难以驾驭,但终究会遵循自然规律,向东流淌。
赏析
本诗以河涨为题材,寓情于景,借景说理,诗人通过对河水涨势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抗拒,更借此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后两句“众作沛然虽莫御,要云万折必东之”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又寓含了人生道路虽曲折多变,但终将走向光明的哲理,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梅尧臣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有关,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深意的作品,本诗可能就是在某个河水泛滥的时刻,诗人有感而发,借河涨之景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这也反映了梅尧臣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