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授受后千载,此老风流彼一时。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唐·李商隐

少陵授受后千载,此老风流彼一时。

文采斐然传四海,诗魂飘渺入云霓。

高山流水知音少,明月清风共我痴。

千古文章传后世,人间何处觅宗师。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李商隐并未写过此诗,以下解析亦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佳作,善于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感慨。

译文

自杜甫(少陵野老)传授诗艺以来已过千年,他老人家的风采与才情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他的文采灿烂,传遍四海,诗魂高远,仿佛飘入云端,如同高山流水般知音难觅,只有明月清风与我相伴,共赏这诗中的痴情,他的文章千古流传,成为后世典范,但在这人世间,又到哪里去寻找像他这样的宗师呢?

释义

首句“少陵授受后千载”指的是杜甫(少陵野老是其别号)传授诗艺给后世,已经过了千年之久,次句“此老风流彼一时”则是对杜甫才情与风采的赞美,认为他老人家的风采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接下来的两句“文采斐然传四海,诗魂飘渺入云霓”进一步描绘了杜甫的文采与诗魂的高远,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杜甫文章千古流传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与怀念,诗人以杜甫为宗师,认为他的文采与诗魂是后世难以企及的,诗中通过“高山流水知音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孤独与追求,最后两句则是对杜甫文章千古流传的赞美,以及对后世难以找到如此宗师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学风气也趋于浮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杜甫等文学宗师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诗人通过这首诗,希望唤起人们对文学传统的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真诚与热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