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泰辰吟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阴伏阳升直泰辰,当年犹想降庚寅。
乾坤既辟英灵出,日月重光宇宙新。
圣主垂衣明至治,群贤稽首颂维新。
只今四海无虞日,共仰皇恩浩荡春。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译文
阴气潜伏而阳气上升,正值天地交泰的美好时辰,回想起当年庚寅之年,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股神圣的气息,天地开辟之后,英灵辈出,日月重新焕发光彩,宇宙焕然一新,圣明的君主穿着垂衣拱手而治,展现出至高的治理之道,群臣们恭敬地稽首颂扬这崭新的时代,如今四海之内太平无事,人们都共同仰望着皇恩浩荡如春天般温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地交泰、阴阳调和的美好景象,以及圣明君主治理下的太平盛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时代的向往,诗中“阴伏阳升直泰辰”一句,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与平衡;“当年犹想降庚寅”则暗含了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与感慨;“乾坤既辟英灵出”等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英雄辈出、国家昌盛的赞美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诗人依然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通过描绘天地交泰、阴阳调和的美好景象以及圣明君主治理下的太平盛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时代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英雄辈出的时代的赞美与期待,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