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忽能来万里,恍然堕我晓船开。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释宝印

笛声悠扬江水寒,孤舟夜泊影阑珊。

咫尺忽能来万里,恍然堕我晓船开。

渔火微明人未寝,芦花飞处月如霜。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清风共我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宝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宝印,宋代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文名世,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富有禅意,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独特韵味,虽然具体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

译文

笛声在寒冷的江面上悠扬回荡,我独自乘着孤舟在夜色中停泊,船影在波光中摇曳生姿,那笛声仿佛有魔力,瞬间将万里之外的情感传递至我眼前,让我在清晨的船舱中恍然若失,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渔火微微闪烁,表明还有人未眠;月光如霜,芦花随风飞舞,此情此景,谁能真正理解我心中的感受呢?只有那清风与我相伴,共同感受这份清凉与孤寂。

释义

“咫尺忽能来万里,恍然堕我晓船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笛声所传递情感的深刻感受,笛声虽近在咫尺,却仿佛能跨越千山万水,直击人心,诗人在清晨的船上,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感所震撼,仿佛从梦中醒来,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感受既神秘又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之间微妙联系的敏锐洞察。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闻笛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前两句以笛声和孤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咫尺忽能来万里”的夸张手法,以及“恍然堕我晓船开”的生动描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江上旅行中,偶然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被这悠扬而深情的旋律所打动,从而触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在那一刻,他仿佛与笛声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他挥毫泼墨,将这份独特的感受化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