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邻徐孺今文伯,我尔俱当让一头。全诗是什么?

小星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呈时宰二首(其二)

唐·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秋日暮,旌旗满地大风流。

西邻徐孺今文伯,我尔俱当让一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又能吟诗作画,时称“三绝”,武成王钱镠见而爱之,赠以锦袍,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盛,仍往来诸名山,每得奇句,殚精极思,尝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他在当时和后世都颇负盛名,与齐己并称“晚唐二僧”。

作者简介

贯休一生,能诗善画,又精书法,尤其是草书,名重一时,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也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还有对佛教思想的深刻阐述,其画作以罗汉像最为著名,被誉为“罗汉画之祖”。

译文

权贵逼人来,不可自由身,如龙飞凤舞般的气势难以收敛,满堂的花香酒醉三千宾客,一把剑的寒光闪耀照耀着十四个州,战鼓和号角声直冲云霄,秋日的傍晚时分,旌旗满地,大风呼啸,尽显英雄气概,西邻的徐孺子如今已是文坛领袖,你我二人都应当对他退让三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权贵的气势、宴会的盛况以及战争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文坛领袖的敬仰。“西邻徐孺今文伯,我尔俱当让一头”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谦逊好学的态度和对文学前辈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华丽,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和文学成就的向往,首联“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权贵的威势;颔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则通过对比和夸张,表现了宴会的盛况和剑气的凌厉;颈联“鼓角揭天秋日暮,旌旗满地大风流”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壮观场面;尾联“西邻徐孺今文伯,我尔俱当让一头”则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文学前辈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贯休呈给当时的一位时宰(即宰相)的,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向权贵表达敬意或展示自己的才华,贯休此诗,既是对时宰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展现,通过提及“西邻徐孺今文伯”,贯休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前辈的敬仰和谦逊好学的态度,在唐代社会,文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推崇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为贯休此诗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