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李商隐
炎凉几度改衣冠,
客路萧萧又岁寒。
凫雁满回塘水阔,
宁似倦游伤偪仄,
不堪终日屡昏明。
年华有恨空流去,
白发无情日上簪。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秾丽绵密,意境深邃,有些作品较为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生活困顿,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由于卷入牛李党争,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气候冷暖多次变换着我的衣裳,
客居他乡的路途萧瑟又迎来岁末的严寒。
野鸭和大雁布满了宽阔的池塘水面,
哪里像我这疲倦的游子为狭隘的空间而伤感,
难以忍受这日复一日的昏暗与光明交替。
美好的年华带着遗憾白白流逝,
无情的白发一天天爬上了我的发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气候的变换、客居的艰辛、自然景象的广阔以及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伤感。“宁似倦游伤偪仄,不堪终日屡昏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狭小空间的厌倦和对日复一日生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炎凉几度改衣冠,客路萧萧又岁寒”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凫雁满回塘水阔”以自然景象的广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狭隘与压抑,颈联“宁似倦游伤偪仄,不堪终日屡昏明”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狭小空间的厌倦和对日复一日生活的无奈,尾联“年华有恨空流去,白发无情日上簪”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伤感,在秋日的萧瑟中,他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感受,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