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贫居
唐·耿湋
穷居谁肯念穷愁,况复凄凉雨似秋。
病里不知春早晚,闲中方觉岁悠游。
谁人得似樵渔者,归卧青山不羡侯。
作者及朝代
耿湋,唐代诗人,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肃宗年间),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宝应二年(763)进士,历官右拾遗、左补阙等职,工诗,风格近王孟,晚年家居,以诗自娱,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作者简介
耿湋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较有诗才的一位,他擅长五言诗,多写闲情逸致,风格俊爽、清新,颇得诗家好评,他的诗在《全唐诗》中收录有二百余首,其中不乏佳作,耿湋的诗风深受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影响,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译文
穷困隐居时谁会关心我的穷愁,更何况这凄凉之景又恰似深秋。
病中全然不知春天是早是晚,闲居时才觉得岁月是如此地悠长。
有谁能够像那渔人和樵夫一样,归隐青山不再羡慕封侯拜相。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穷困隐居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首句“穷居谁肯念穷愁”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作者身处困境却无人关心的孤独感,次句“况复凄凉雨似秋”以景衬情,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三、四两句则通过病中不知春早晚和闲中方觉岁悠游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末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穷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首句“穷居谁肯念穷愁”直接点题,表达了作者身处困境却无人关心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况复凄凉雨似秋”的景物描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三、四两句则通过病中不知春早晚和闲中方觉岁悠游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种平静与超脱正是他对世俗名利淡泊态度的体现,末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渔樵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更是对心灵归宿的寻找,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耿湋的生平经历有关,耿湋虽然曾一度入仕为官,但仕途并不顺畅,晚年更是家居以诗自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世俗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从而产生了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寻找,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