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的解释

生辉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愁曲

唐·韦庄

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

独坐空庭心似醉,不知寒月挂苍苔。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夜深人静,心中忧虑重重,难以入眠,担心着明天又会有风雨交加,独自坐在空旷的庭院中,心情仿佛醉酒一般迷离,全然不觉寒冷的月光已经悄悄挂在了长满青苔的地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因对未来的忧虑而难以入睡的情景,首句“夜深耿耿欲忘寐”直接表达了诗人因心事重重而无法安眠的状态;“明日更忧风雨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后两句通过“独坐空庭”和“不知寒月挂苍苔”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迷茫的心境,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无动于衷,反映出他内心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赏析

韦庄的这首《夜愁曲》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孤独感,诗中“夜深耿耿欲忘寐”一句,以“耿耿”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不安,而“欲忘寐”则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忘记睡眠来逃避现实困境的无奈,次句“明日更忧风雨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忧虑所在,即对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担心,后两句通过“独坐空庭”和“不知寒月挂苍苔”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迷茫的心境,还通过“寒月”和“苍苔”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哀愁色彩。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的残酷和唐朝的灭亡,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夜愁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作为一位乱世文人的复杂心境和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