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欲搜短句五七字,
却值浮云千万重。
水榭风亭朱户小,
后山花径绿芜封。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丽闲淡,多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想要搜寻几句五言或七言的短诗,
却偏偏遇上层层叠叠的浮云遮挡。
水边的楼阁和风中的亭子掩映在小巧的红门之后,
后山的小径上长满了绿色的杂草,将花径封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时寻找创作灵感却遭遇自然阻碍的情景,首句“欲搜短句五七字”表达了诗人想要创作诗歌的愿望;次句“却值浮云千万重”则通过“浮云”这一意象,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荒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想要创作诗歌的强烈愿望,但随即又遇到了“浮云千万重”的阻碍,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鲜明,颔联则通过描绘水榭、风亭、朱户、后山、花径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整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而深沉,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孤寂,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时所作,在创作过程中,他遇到了灵感上的阻碍,这种阻碍既来自外界的浮云,也来自内心的迷茫和挣扎,正是这种阻碍和困境,激发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更深刻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