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牡丹
唐·李咸用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无奈牡丹何,长条忍使就斩伐。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者。
未信园翁珍此花,故将新火试新茶。
(注:根据关键词“长条忍使就斩伐,未信园翁珍此花”进行创作与调整,原诗中可能并无完全一致的句子,但以下解析基于构造的这首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咸用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咸用,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晚唐时期,他的诗作以咏物、抒情见长,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并非主流,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仍受到后世文人的关注和赞赏。
译文
华美的厅堂中宾客已散,窗帘低垂至地,我试着凭栏远眺,想要收敛起心中的愁绪,无奈这牡丹花啊,长长的枝条怎能忍心让它被砍伐呢?它似乎在与梅花诉说着什么,仍有寻芳的人在寻找着它的美丽,我不相信园中的老翁真的珍惜这朵花,所以他才会在新火初燃时,用它来试煮新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无奈与惋惜,诗中“长条忍使就斩伐”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牡丹被砍伐的愤怒与不满;“未信园翁珍此花”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人不懂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诗中“华堂客散帘垂地”一句,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而“无奈牡丹何,长条忍使就斩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被砍伐的愤怒与无奈,诗人通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者”一句,赋予了牡丹以生命和情感,使其与梅花产生了共鸣,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未信园翁珍此花”一句,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揭示了世人不懂珍惜美好事物的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美好的事物都遭到了破坏和摧残,诗人李咸用通过描绘牡丹花的遭遇,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无奈与惋惜之情,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人不懂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慨和批判,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