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横吹曲辞·折杨柳
唐·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北风动地木欲折,雨既不成当作雪。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垂柳轻拂着碧绿的河水,随着东风的吹拂,摇曳生姿,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花儿在玉门关外绽放,如同雪花般洁白,而树叶则在金色的窗棂旁散发着温暖的气息,美人对着这垂柳,心中充满了长长的思念,凄然之情油然而生,她攀折着柳条,仿佛要折下这满眼的春色,将它远远地寄送到遥远的龙庭之前,北风呼啸,猛烈得似乎要将树木折断,而雨丝却迟迟未能落下,仿佛预示着即将有一场大雪降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垂柳的摇曳生姿,以及美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北风动地木欲折,雨既不成当作雪”一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以垂柳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垂柳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通过美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眷恋,而“北风动地木欲折,雨既不成当作雪”一句,则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悲壮与苍凉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边疆或思念远方亲友之时,李白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垂柳和美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