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重阳
宋·赵师秀
秋来怕见重阳日,况在天涯客里时。
今年为况添萧瑟,无菊能酬九日杯。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炼字炼句,善于表现个人情感与景物交融的意境。
作者简介
赵师秀生于温州(今浙江温州),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游历四方,结交名士,他的诗歌深受晚唐诗风影响,追求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赵师秀的诗作在南宋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秋天到来后,我就害怕见到重阳节,更何况现在我身处天涯海角的异乡客居之中,今年的境况更加凄凉萧瑟,连菊花也没有,无法用来酬谢这重阳佳节的酒杯。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秋来怕见重阳日”直接点出诗人对重阳节的畏惧,因为重阳节往往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次句“况在天涯客里时”进一步说明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更加重了这种思乡之情,第三句“今年为况添萧瑟”则暗示诗人今年的境况更加艰难,心情更加凄凉,末句“无菊能酬九日杯”以无菊可赏、无酒可饮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首句“秋来怕见重阳日”直接点题,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次句“况在天涯客里时”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第三句“今年为况添萧瑟”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今年的境况更加艰难,末句“无菊能酬九日杯”则以无菊可赏、无酒可饮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重阳佳节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时期,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登高望远、赏菊饮酒、思念亲人,对于身处异乡的赵师秀来说,重阳节却成了他思乡之情的催化剂,他身处天涯海角,孤独无依,面对萧瑟的秋景和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心中充满了愁苦和无奈,他写下了这首《重阳》诗,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