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归心思鷁首,壮年科第慕龙头。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倦客归心思鷁首

唐·罗隐

倦客归心思鷁首,壮年科第慕龙头。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一孤舟。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之中,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如同船头指向归途的鷁鸟;在壮年时,我满心渴望能在科举考试中独占鳌头,时运到来时,仿佛天地间都在助我一臂之力;而时运不济时,即便是英雄也难以施展身手,眼前的千里江山笼罩在一片寒色之中,显得格外遥远,而那芦花深处,孤零零地停泊着一叶扁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科举不第、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感慨,首句“倦客归心思鷁首”直接点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次句“壮年科第慕龙头”则透露出诗人年轻时对科举功名的渴望;第三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表达了时运亨通时的豪情壮志;而末句“运去英雄不自由”则是对时运不济时的无奈与哀叹,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倦客归心”开篇,奠定了全诗思乡的主题基调,诗人通过“鷁首”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以“壮年科第慕龙头”一句,展现了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诗人通过“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两句,深刻揭示了时运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诗人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一孤舟”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进一步烘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时期,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深感沮丧和无奈,晚年时,他投奔吴越王钱镠,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官职和待遇,但内心的苦闷和失落感并未因此减少,在这首诗中,罗隐通过描绘自己漂泊异乡、思念家乡以及科举不第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时运不济的深刻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