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的解释

小星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月池

唐·韦庄

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

水声似与行人语,夜色疑将野客迷。

欲向此中寻胜境,还须更上最高枝。

清风拂面心神爽,一曲高歌动碧虚。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明月山前有一池名为明月池,两岸崖壁陡峭如同精心打磨过一般,池水潺潺,仿佛在与过往的行人低语,夜色朦胧,让人怀疑会迷失在这山野之间,想要在这地方寻找一处绝佳的风景,还需再攀上那最高的枝头,清风轻轻拂过脸庞,令人心旷神怡,一曲高歌响彻云霄,回荡在碧空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月山前明月池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人用“两崖壁立类磨治”来形容崖壁的陡峭与光滑,用“水声似与行人语”来描绘水流的生动与亲切,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明月池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神秘,诗中“明月山前明月池”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通过重复“明月”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崖壁立类磨治”一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崖壁的陡峭与光滑描绘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水声”与“夜色”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明月池作为一处远离尘嚣的胜地,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理想场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