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几日诗筒似疏旷,意乘聊复一长谣。
云开远岫千重翠,风定平芜万里遥。
野老逢人谈旧事,牧童横笛过溪桥。
此中真意谁能解,且向樽前醉折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近日来,我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仿佛心境变得疏朗开阔,于是乘着这份意兴,随口吟咏出一首长长的歌谣,云开雾散,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呈现出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象;风平浪静,广袤的原野延伸到遥远的天边,乡间的老人遇见我便谈论起往昔的故事,牧童吹着笛子悠然自得地走过小溪上的桥梁,这其中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呢?不如暂且对着酒杯,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释义
“几日诗筒似疏旷,意乘聊复一长谣”两句,表达了诗人近期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愉悦心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心境上的开阔与自由,诗筒,古代文人用以盛放诗稿的竹筒,此处借指诗歌创作,疏旷,指心境开阔,不拘小节,意乘,即意兴所至,随心所欲。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闲居时的即兴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因诗歌创作而心境开阔的情感,颔联以景写情,通过云开雾散、远山青翠、风平浪静、原野辽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心旷神怡的意境,颈联转而写人,通过乡野老人与牧童的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反问和沉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守。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虽然心怀报国之志,但多次遭贬,晚年多居乡间,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陆游在仕途不顺、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向往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内心世界,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