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屋纸窗宵摵摵,雨条风叶晓萧萧。出自哪首诗?

风云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白居易

宵摵摵兮叶落声,晓萧萧兮风触棂。

竹屋纸窗摵摵摵,雨条风叶萧萧萧。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夜晚,竹叶和纸窗上传来摵摵的落叶声;清晨,风吹动窗棂和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竹制的房屋,纸糊的窗户,在夜晚和清晨都响着摵摵萧萧的声音,那是雨丝和风中的叶子在相互碰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和清晨时分,竹屋纸窗在风雨中的景象,通过“宵摵摵”和“晓萧萧”两个声音的描述,展现了秋夜的静谧和清晨的清冷,竹屋和纸窗作为典型的乡村元素,也增添了诗歌的田园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夜和清晨的自然景象,通过“宵摵摵”和“晓萧萧”两个声音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夜的静谧和清晨的清冷,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竹屋纸窗之中,亲耳听到了那摵摵萧萧的声音,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通俗的特点,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如“摵摵”和“萧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诗人还通过竹屋和纸窗这两个典型的乡村元素,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白居易在隐居或游历乡村时所作,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美,白居易也不例外,他在游历乡村时,可能看到了竹屋纸窗在风雨中的景象,感受到了秋夜的静谧和清晨的清冷,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感慨或思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秋夜和清晨的自然景象,还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通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为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