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杂感
唐·刘禹锡
山枫借润旌旗色,江鸟忘机鼓吹猜。
野径云深人迹少,秋林叶落鸟声哀。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醉一回。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悠哉。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一生著作丰富,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细腻温婉之处,其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山间的枫叶因雨水滋润而更加鲜艳,如同旌旗般招展;江上的鸟儿忘却了世俗的机巧,自由飞翔,它们的叫声如同自然的鼓吹,让人猜不透其中的深意,野外的小径被云雾深深笼罩,人迹罕至;秋天的树林里,树叶纷纷落下,鸟儿的叫声显得格外哀伤,闲暇时,我坐在石头上静静观赏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畅饮一回,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自然就能感受到悠然自得的生活乐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山枫借润旌旗色,江鸟忘机鼓吹猜”两句,生动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和谐,以及鸟儿自由飞翔、无忧无虑的状态,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环境的幽静与凄清,以及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闲适生活,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山枫借润旌旗色”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将枫叶的鲜艳与旌旗的招展相联系,既突出了枫叶的美丽,又赋予了其一种雄壮的气势,而“江鸟忘机鼓吹猜”一句,则通过鸟儿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在山间行走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