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疑帝乐尚铿鍧,又谓湘弦发幽閟。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恍疑帝乐尚铿鍧,

又谓湘弦发幽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拿起笔来抒发高雅的情怀,仿佛听到了天帝的音乐还在铿锵作响,又好像湘水上的琴弦在发出幽深的乐声。

释义

三湘四水:指湖南地区的湘江及其支流,泛指湖南的江河湖泊。

行吟:边走边吟咏诗歌。

雅意凌云笔:指高雅的情怀和凌云壮志的笔触。

恍疑帝乐尚铿鍧:仿佛听到了天帝的音乐还在铿锵作响,形容音乐之声宏大而神秘。

又谓湘弦发幽閟:又好像湘水上的琴弦在发出幽深的乐声,形容音乐之幽远而深邃。

赏析

这首诗是张籍在湖南地区行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片山水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独特感受,诗中通过“恍疑帝乐尚铿鍧,又谓湘弦发幽閟”两句,将自然之音与天帝之乐、湘弦之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湘水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雅意凌云笔”也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怀和凌云壮志的笔触,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这首诗《湘水吟》是他在湖南地区行吟时所作,可能是在游历过程中被湘水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氛围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也可以体会到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敏感和才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