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从甥高五
唐·李颀
少年客燕京,翩翩秉大雅。
蛾眉众所嫉,天意或欲杀。
泠泠风雨声,落落珠玉洒。
生事多阑珊,中年遂虚掷。
苍鹰独出群,谁与争锋铓。
长啸动寒林,秋来百草黄。
闻道为贤多受赏,未应此士独遗搜。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流。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以及描写音乐,语言清新自然,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是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年轻时就客居在燕京,风度翩翩,秉持着高雅的情怀。
你的才华如蛾眉般出众,却遭到众人的嫉妒,仿佛天意都要将你扼杀。
你的诗文如风雨般泠泠作响,如珠玉般洒落人间。
你的生平遭遇却多波折,中年时光就这样白白地虚度了。
你就像一只苍鹰,独自出群,无人能与你争锋。
你的长啸能撼动寒林,秋天到来时,百草都因你而枯黄。
我听说贤能的人大多会受到奖赏,你不应该被遗漏在这搜寻贤才的行列之外。
当你行走到京口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江水如流。
释义
这首诗是李颀赠别其从甥高五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高五年轻时的风采和才华,以及他遭遇的挫折和不平,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高五的赞赏和同情,并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相信他终将得到应有的奖赏和认可。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高五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诗中“闻道为贤多受赏,未应此士独遗搜”一句,既是对高五的鼓励,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贤才被埋没的忧虑和不满。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泠泠风雨声,落落珠玉洒”等,使得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将高五比作苍鹰,突出了他的独特和出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高五当时的处境有关,高五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但遭遇挫折的年轻人,李颀作为他的长辈或亲友,深感其才华被埋没,因此写下这首诗来鼓励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才的认可和奖赏机制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