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杜甫
秋根已老叶初黄,寥落山前水畔旁。
傥能怜我耽佳句,为遣秋根到草堂。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坎坷,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秋天的树根已经老去,树叶开始泛黄,它们孤零零地散落在山前水畔,如果你能怜惜我对于美好诗句的痴迷,就请让这秋日的树根也来到我的草堂前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秋根已老叶初黄”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而“傥能怜我耽佳句,为遣秋根到草堂”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然之美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让秋天的气息也融入自己的诗篇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美丽,诗人以“秋根”为象征,既表现了秋天的衰老与凋零,又寄托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诗中“傥能怜我耽佳句”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痴迷与执着,希望自然之美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高超诗艺和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成都草堂是杜甫晚年的一处重要居所,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场所,杜甫得以暂时远离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享受到了难得的宁静与安逸,诗人并未因此放弃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诗正是他在秋日里,面对自然景象,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诗歌的痴迷与执着,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