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远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尔后有怀惟罗道,几时因使觅蛮陬。
云深路远情难寄,月冷山空梦易留。
野径花香春寂寂,江亭柳色暮悠悠。
凭栏望远心无尽,一片相思万里秋。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自从那以后,我心中常常怀念着那条通往罗道的路,不知何时能因出使的机会而寻找到那偏远的蛮荒之地,云雾深重,路途遥远,我的情感难以寄托;月色清冷,山峦空旷,我的梦境却容易停留,田野间的小径上,花香四溢,春天却显得寂静无声;江边的亭子里,柳色青翠,暮色中更添几分悠长,我倚着栏杆远望,心中的思绪无穷无尽,一片相思之情如同万里秋景般辽阔无边。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某地(象征性地称为“罗道”和“蛮陬”)的深切怀念和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云深路远、月冷山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思念与愁绪,通过野径花香、江亭柳色的描写,又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本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细腻,首联直接点出主题,即诗人对远方的怀念和寻觅之情;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颈联则以春天的寂静和暮色的悠长,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思绪;尾联则直抒胸臆,将相思之情推向高潮,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顶点,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云深路远”、“月冷山空”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和深度。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面对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遭遇,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渴望找到一片能够寄托自己情感和理想的地方,但现实却常常让他感到失望和无奈,他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罗道”和“蛮陬”,从而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