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郊重数少陵堂,草木依人亦宠光。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草堂即事

唐·韦庄

江郊重数少陵堂,草木依人亦宠光。

濯锦江边花满岸,扫眉才子旧家乡。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在江边的郊野,重重围绕着杜甫(少陵野老)的草堂,这里的草木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仿佛也受到了宠爱和荣光,濯锦江畔,鲜花盛开,铺满两岸,这里正是那位擅长描眉作诗的才女(暗指杜甫之妻或代指有才情的女子,此处或可理解为对草堂主人生活环境的赞美)的旧日家乡。

释义

江郊重数少陵堂: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造的草堂,被江边的郊野所环绕。

草木依人亦宠光:借草木拟人,表达草堂及其周围自然景物因杜甫的高洁人格而显得光彩照人。

濯锦江边花满岸:描绘草堂周边的自然环境,濯锦江畔鲜花盛开,景色宜人。

扫眉才子旧家乡:扫眉才子通常指有才情的女子,此处或用以赞美草堂及其主人的文化气息,也可能暗含对杜甫及其家人生活环境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草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杜甫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草堂文化气息的赞美,首句直接点题,以“重数少陵堂”强调了草堂的重要性,次句以草木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达了杜甫人格魅力的深远影响,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草堂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一步烘托出草堂的清幽雅致和文化底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庄在游览杜甫草堂时,被草堂的清幽环境和杜甫的高尚人格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和对草堂文化气息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