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痛饮玉光诗,胜践那容俗子知。的释义

生辉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水云痛饮玉光诗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水云痛饮玉光诗,胜践那容俗子知。

万象丛中得自在,一尘不染是仙姿。

作者简介

白玉蟾,南宋末至元初的道士、诗人、书画家,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他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后隐居武夷山修道,博学多才,诗词书画皆精,是南宋末至元初道教的重要人物,白玉蟾的诗词风格独特,常融入道教思想与自然景观,表达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怀。

译文

在山水云雾间痛饮着如美玉般温润的诗句,这样美好的经历哪里能让凡俗之人知晓呢?在万千景象中我得以自在逍遥,不染一丝尘埃,这便是仙人的姿态。

释义

水云痛饮玉光诗:形容在山水间畅饮自然之美,如同品味着温润如玉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陶醉。

胜践那容俗子知:美好的经历与体验,岂是凡俗之人所能理解与知晓的,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万象丛中得自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诗人找到了自己的自在与宁静。

一尘不染是仙姿:形容诗人心境纯净,不染尘埃,如同仙人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水间畅饮自然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水云痛饮玉光诗”一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好画面,而“胜践那容俗子知”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越与不屑,后两句“万象丛中得自在,一尘不染是仙姿”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道教思想与自然哲学的韵味。

创作背景

白玉蟾作为南宋末至元初的道士与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武夷山期间,面对山水美景,心生感慨,挥毫而就,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白玉蟾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生动写照,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水间的美好经历,白玉蟾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高洁人格的精神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