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阀阅推曾氏,夫子家居仍旧溪。的释义

生辉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昌阀阅推曾氏

西昌阀阅推曾氏,夫子家居仍旧溪。

青史传名光祖德,白眉独步耀门闾。

清风雅韵留书卷,明月高情照砚池。

莫道儒林无杰士,此中豪杰有谁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慕白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李慕白,明代文学家、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才华横溢、诗文并茂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李慕白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西昌这个地方,曾氏家族的门第显赫,备受推崇,夫子(指曾家的某位学者或文人)仍然居住在原来的溪流边,他们的名字在青史上流传,光耀祖德;家族中更是人才辈出,特别是某位杰出人物,更是独步一时,光耀门楣,清风雅韵在他们的书卷中流传,明月高悬,映照着他们砚池中的墨水,不要说儒林中没有杰出之士,这里的豪杰又有谁知道呢?

释义

西昌阀阅:西昌地区的显赫门第。

推曾氏:推崇曾氏家族。

夫子家居仍旧溪:夫子(学者或文人)仍然居住在原来的溪流边,表示其淡泊名利,坚守故土。

青史传名:在史书上留下名声。

光祖德:光耀祖先的德行。

白眉独步:比喻家族中特别杰出的人物,独步一时。

门闾:家门,代指家族。

儒林:儒者之林,指学术界或文人群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曾氏家族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誉、个人品德以及学术成就的崇敬之情,首联点明主题,突出了曾氏家族在西昌地区的显赫地位;颔联进一步强调曾氏家族人才辈出,光耀门楣;颈联则以清风雅韵、明月高情为喻,赞美了曾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尾联则以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儒林中豪杰的认可与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曾氏家族的敬仰之情,又寄托了诗人对学术、品德的崇高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对西昌地区曾氏家族的深入了解与敬仰,在明代,家族荣誉和个人品德备受重视,诗人通过赞美曾氏家族,既表达了对家族荣誉的崇敬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学术、品德的崇高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学者的尊重与敬仰,以及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明代社会背景下,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