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漫兴九首·其四
唐·杜甫
漫刺平生不妄投,不知我者谓何求。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游历四方,广交好友,曾一度在朝廷任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历经战乱之苦,晚年寓居成都草堂,生活困苦但仍心系国家与人民,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
译文
随意地递上名片(漫刺,即名片,这里引申为随意交往),平生从不轻易结交;不了解我的人可能会问,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追求?仔细推究事物的道理,应当及时行乐,何必让那些虚浮的名声束缚自己的身心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杜甫对于人际交往的淡泊态度和对名利的超脱看法,他强调自己交友谨慎,不轻易投赠名片,对于那些不理解他的人,他并不在意他们的看法,他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认为应当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被外界的虚名所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漫兴九首》中的一首,通过自述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首句“漫刺平生不妄投”,既是对自己交友原则的坚持,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虚情假意的交往,次句“不知我者谓何求”,则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回应了那些对他行为不解的人,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从容,后两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应被虚名所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困顿,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名利有了更超脱的看法,这首诗正是他这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冷静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那种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