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活计能消底,太息牛衣王仲卿。出自哪首诗?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士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妍。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贫贱固穷节,富贵亦奚传。

恭惟古人意,窭贱不可辞。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知。

轗轲莫我知,寂寂竟何待。

苍苍复岁晚,迢迢竟长夜。

丈人固安在,沈冥岂所望。

吉凶非有托,忧喜两交集。

终然独见穷,尚欲存高志。

独坐空室中,谁与久相从。

鸣琴随事断,饮酒聊自放。

山泽久见招,胡为坐惆怅。

亭亭照清影,涓涓流静声。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书生活计能消底,太息牛衣王仲卿。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在这凄厉的年末时光,我裹着粗布衣裳坐在门前的廊下晒太阳,南边的园子里已没有什么花草留下,北边的园子里满是枯枝败叶,酒壶里已经滴不出一滴酒,炉灶里也没有一丝烟火气,书桌上堆满了诗书,从早到晚我都没有时间去整理妆容,我虽不像陈仲子那样隐居,但听到别人的怨言心里也感到不满,用什么来安慰我内心的苦闷呢?幸好古代有很多像我这样的贤人,贫贱时坚守节操,富贵了又有什么用呢?想到古人的心意,贫穷低贱是不能推辞的,我慷慨地独自悲歌,只有钟子期和伯牙才能真正理解我,道路坎坷,没有人理解我,寂寞地等待着什么呢?天色已晚,漫长的夜晚就要到来,那位长者现在在哪里?深沉的冥想并不是我所期望的,吉凶没有依托,忧喜交织在一起,最终还是独自一人面对贫穷,但我还想保持高尚的志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谁能长久地陪伴我?琴声随着事情的变化而中断,喝酒也只是为了放纵自己,山泽中的隐士多次邀请我,我为什么还坐在这里惆怅呢?月光亭亭地照着清影,溪水涓涓地流着静声,在东轩下啸傲自如,姑且就这样度过这一生吧,读书人的生计能消耗多少呢?我叹息着穿着牛衣的王仲卿。

释义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自己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贫困的坦然接受和对高洁志向的坚守,诗中通过描绘年末的凄凉景象、自己的贫困生活以及古代贤人的事迹,表达了对贫困的无奈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贫困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贫困的坦然接受和对高洁志向的坚守,诗中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贫困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内心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高尚品质,诗人也通过引用古代贤人的事迹,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自己坚守节操的自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晚年时期,当时他生活贫困,但坚守节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贫困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高洁志向的坚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贫困生活和古代贤人的事迹,表达了对贫困的无奈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