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穷叹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才疏学浅徒自叹,志大才高反受嫌。
皆言诗工固可俟,穷为先兆自应尔。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唐代晚期著名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宣宗大中年间,得宰相郑谷赏识,荐授翰林学士,但未及上任即病逝,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诗风质朴自然,语言流畅,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译文
(前四句为铺垫,后四句为核心翻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恶浪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我才疏学浅只能独自哀叹,志向远大才华横溢反而受到嫌弃。
众人都说诗作精妙固然值得等待,但穷困潦倒作为先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叹,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才华不被赏识的无奈。“皆言诗工固可俟,穷为先兆自应尔”两句,意为众人都说诗作精妙固然值得等待,但穷困潦倒作为先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穷叹”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两句尤为著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历经磨难、终见真金的坚韧精神,而“皆言诗工固可俟,穷为先兆自应尔”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关系的深刻认识,表现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才华未得到应有的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才华不被赏识的无奈,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追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