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警世
宋·陆游
后来不作诸老亡,冥行恐堕涧谷底。
生前得志固为福,死后垂名岂不佳。
万事何须问成败,百年终是幻尘沙。
但令此身无玷缺,千载之下有遗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后来的学者如果不继承前辈老人们的智慧与经验而消亡,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恐怕会坠入深涧谷底,生前能够得志固然是福气,死后能够留下美名难道不好吗?世间万事何必过分计较成败,人生百年终究不过是虚幻的尘土与流沙,只要保证此生没有污点缺陷,即便千年之后也能留下美好的名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后世学者的警示与期望,他担心如果后来的学者不学习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可能会陷入困境,他也强调了生前得志与死后留名的重要性,但更看重的是人生的品德与节操,认为只要此生无憾,就能留下千古美名。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后来不作”与“诸老亡”相对比,强调了继承前辈智慧的重要性。“冥行恐堕涧谷底”一句则通过象征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缺乏指导与经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诗中还体现了陆游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论生前得志与否,死后能否留名,最重要的是保持品德的纯洁与高尚。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深感国家危亡的紧迫性,同时也对后世学者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他创作了这首诗,旨在警示后世学者要珍惜前辈的智慧与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与能力,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