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流落白也窜,郊岛摧埋终不起。的释义

小编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吊李杜二诗人

唐·韩偓

少陵流落白也窜,郊岛摧埋终不起。

文章屋漏吾谁问,风雨孤坟吾独拜。

作者及朝代

韩偓,唐代晚期诗人,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约公元842年-923年),他是晚唐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孙,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韩偓的诗风清新俊逸,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者简介

韩偓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仕途较为顺畅,曾任翰林学士等职,但随着唐朝末年政治动荡,宦官专权,韩偓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他晚年隐居河南沁水一带,以诗酒自娱,其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译文

杜甫(少陵野老)流离失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中“白也”即指李白)也被流放;孟郊(字东野)、贾岛(字浪仙)则不幸早逝,永远无法再起身,在这风雨交加之时,我独自来到他们孤寂的坟前祭拜,感叹于他们的才华如同漏雨的房屋般被忽视,又有谁能来询问、谁来珍视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提及四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孟郊、贾岛的命运,表达了对他们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少陵”是杜甫的别称,“白也”则是对李白的昵称,而“郊岛”则分别指代孟郊和贾岛,诗人通过“流落”、“窜”、“摧埋”等词语,描绘了这些诗人或流离失所,或遭遇不幸,或早逝的悲惨命运,同时以“文章屋漏”比喻他们的文学成就被时代所遗忘,表达了对文学价值的深刻反思。

赏析

韩偓此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四位唐代诗人的追忆,不仅表达了对他们个人命运的同情,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处境艰难的现实,诗中“吾谁问”、“吾独拜”等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文学价值被忽视的痛心,通过对比四位诗人的不同命运,也展现了唐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步入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韩偓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的失望和对文学价值的坚守,促使他写下这首诗,通过对杜甫、李白、孟郊、贾岛等前辈诗人的追忆,韩偓不仅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韩偓的这首诗无疑是对文学精神的一种坚守和呼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