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江淮两萧瑟,为言无遣尺书悭。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别友人

唐·韦应物

此去江淮两萧瑟,为言无遣尺书悭。

西风漫漫吹黄叶,落日沉沉映远山。

别后相思何处寄,天涯芳草自萋萋。

归期未卜人先老,梦里相逢亦惘然。

(注:虽然“此去江淮两萧瑟,为言无遣尺书悭”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现存的确切作品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韦应物的诗风和题材,虚构了这首《别友人》作为示例,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作多抒发离愁别绪与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这次离别后,我将前往江淮地区,那里秋风萧瑟,景色凄凉,请告诉我,不要吝啬于寄来一封书信,哪怕只是一尺长的信纸,西风吹起,黄叶漫天飞舞,落日余晖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一片苍茫,离别之后,我的相思之情该寄托于何处呢?只见天涯芳草萋萋,无边无际,归期未定,人已先老,即使在梦中与你相逢,也感到茫然无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首联点明离别地点和季节特征,以“萧瑟”二字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氛围,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颈联转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无处寄托的愁绪,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未卜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的渺茫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二者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迁徙任职,与友人离别成为他生活中的常态,在唐代,书信是传递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诗人对友人的书信充满期待,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一次离别之际,诗人有感而发,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