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翛然欲变秋,意捐絺绤揽衣裘。的释义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立秋日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风檐忽送西来雨,

雨后翛然欲变秋。

意捐絺绤揽衣裘,

睡起南窗日影悠。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历任多处官职,晚年退隐石湖,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经历了三伏天的酷热煎熬,让人深感人生的无常与浮沉,忽然,风从屋檐吹过,带来了西边飘来的雨,雨后的空气变得清新凉爽,仿佛预示着秋天即将来临,我心中萌生了丢弃夏衣(絺绤,细葛布做的单衣),换上秋衣(衣裘)的念头,午睡醒来,南窗的阳光悠闲地洒在身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美好。

释义

三伏熏蒸四大愁:三伏天酷热难耐,使人感到四大(地、水、火、风)皆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在酷暑中才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漂浮不定。

风檐忽送西来雨:风从屋檐吹过,带来了西边飘来的雨。

雨后翛然欲变秋:雨后空气清新,凉爽宜人,仿佛秋天即将来临。

意捐絺绤揽衣裘:想要丢弃夏衣,换上秋衣。

睡起南窗日影悠:午睡醒来,南窗的阳光悠闲地洒在身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雨后初晴,天气转凉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三伏天的酷热与立秋后的凉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喜悦,诗中“雨后翛然欲变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空气的清新与凉爽,以及人们对秋天即将到来的期待,诗人通过“意捐絺绤揽衣裘”的行动,进一步体现了季节变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当时,范成大可能正处于仕途的某个阶段,或许是在某个地方任职时,经历了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立秋时节天气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