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栽桃久已成,滋芹折杏尚留情。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园居杂兴

明·王鏊

种竹栽桃久已成,滋芹折杏尚留情。

阶前老树犹能绿,池上新荷恰露英。

野客闲来无别事,园丁报说近添丁。

太平风景年年好,长与人间作寿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鏊(1450年-1524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自幼聪颖好学,善属文,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经筵讲官,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不久,进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博学有识鉴,文章尔雅,议论必本于儒学,以其望德主文衡,时称文端,嘉靖三年(1524年),王鏊去世,年七十五,赠太傅,谥号“文恪”。

译文

种植竹子与桃树已经很久了,如今它们都已长成;浇灌芹菜、采摘杏子时,心中仍怀有深深的情感,台阶前的老树依然能够焕发出绿意,池塘上新生的荷花恰好露出了花蕾,我这个闲居乡野的客人,平日里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园丁来报说,园子里最近又增添了新的生命,这太平盛世的美好风景年年都有,我愿长久地作为人间的寿星,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园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种植竹桃、滋芹折杏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园子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生命的珍视,诗人也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长寿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园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首联“种竹栽桃久已成,滋芹折杏尚留情”既点明了园子的历史,又表达了诗人对园中植物的深厚情感,颔联“阶前老树犹能绿,池上新荷恰露英”则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色,老树与新荷相映成趣,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颈联“野客闲来无别事,园丁报说近添丁”则通过诗人的闲居生活和园丁的报喜,展现了园居生活的宁静与喜悦,尾联“太平风景年年好,长与人间作寿星”则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长寿的向往,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鏊在园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园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生命的珍视,在明代,文人雅士多喜欢园居生活,通过种植花草、观赏自然等方式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王鏊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名臣,也不例外,他在园居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感悟自然,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